2019“数字工厂”先进控制技术技能培训完满成功
1.总体规划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粤府〔2015〕12 号)和《广东省“强师工程”实施方案(2017—2020 年)》(粤教 师〔2017〕8 号)等文件精神,为响应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 2025 方略,力争在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我校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及省 内优质资源,联合广东工业大学开发并申报了“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骨 干教师素质提升专项培训智能制造与数字工厂技能培训项目,并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以国家智能制造 2025 基地平台为载体,为省内职业院校师资提供高质量技能培训,为广东省建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先进省,形成具有广东特色、适应发展需要、基本达到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2.施训效果
本次开展的是 2019年国培项目,主要以教学素养为导向的理论与专业知识 培训为主,让学员在省内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基地学习,掌握理论与专业知识, 提升高职教师在数字工厂与先进制造方面的教学水平,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标准(试行)》国内外先进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现代 教育技术手段、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1)招生情况介绍
本项目为省培国培联动申报,2018 年国培项目于 4 月份收到获批通知,此后我院积极与联合承办方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取得沟通,先后召开3次培训班开班工作部署会议,于4月初开始招生,报名情况踊跃,不断有学员电话咨询相关培训情况。
项目圆满完成培训招生任务,共有来自省内各学校的25名教师报名参训。项目于 2019年7 月 8 日顺利开班。
学员名单及单位分布见表1.
表1. 2019“数字工厂”先进控制技术技能培训(国培)学员名单及单位
序号 |
单位 |
姓名 |
性别 |
1. |
林美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
女 |
2. |
李嘉恩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
女 |
3. |
李美玲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
女 |
4. |
刘嘉敏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
女 |
5. |
阚钿玉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
女 |
6. |
韦翠华 |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
女 |
7. |
叶均隆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
男 |
8. |
李文进 |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
男 |
9. |
任兴贵 |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
男 |
10. |
刘学文 |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
男 |
11. |
梁嘉濠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男 |
12. |
梁季彝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男 |
13. |
方迪成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
男 |
14. |
许润煌 |
私立华联学院 |
男 |
15. |
杨振波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男 |
16. |
尹秉奎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男 |
17. |
黎安军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男 |
18. |
黄堪丰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男 |
19. |
朱腾 |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男 |
20. |
莫秉华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男 |
21. |
詹欣荣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男 |
22. |
曹甜学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男 |
23. |
王春艳 |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
女 |
24. |
莫慧芳 |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
女 |
25. |
彭明仔 |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
男 |
(2)课程实施效果
项目以佛山大众二期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具体工艺为主导设计思路,糅合智能制造理念,全面涵括智能生产制造系统、机器人技术、气动技术、PLC及HMI技术、网络技术及驱动技术,旨在提供专业的,符合现代新能源汽车制造厂真实生产情况的综合性的智能制造技术展示和培训平台。
项目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中的实施方案执行。项目执行期为 2019年7月8日-2019年8月3日。其中:7月8日-7月25日为现场面授时间,在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中国制造2025” 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基地集中面授;7月26日-28日为省外研修时间,组织学员赴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参观先进控制实验室,与相关专家开展学术交流;7月29日-8月3日为网络研修时间,学员通过网络学习广工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并撰写学习心得。
我校省培基地设在继续教育学院,由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基地的运作与管理。继续教育学院负责项目的审批申报、项目运 行指导监督检查;我校联合广东工业大学共同负责项目撰写、项目执行及运作、资料整理、学员信息反馈分析;广东工业大学安排学员住宿;广东工业大学后勤集团负责学员的饮食。
本项目实施过程分为 5个课程模块:
PLC 仿真与实现授课与实操 该模块请到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系主任来授课, 授课主要内容有:①智能制造技术发展与展望、系统建模仿真:1)系统建模的基本方法;2)基于 Matlab 软件的模型搭建、分析、求解与优化;②数字制造仿 真:1)了解基于 NX 软件的产品设计与建模;2)基于 RobotStudio 软件的仿真 实验;③ABB 工业机器手实操训练。
该授课环节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授首先以电脑同步的方式讲解 PLC 组态、程序设计、仿真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然后让学员设计一段编程,通过学员撰写的编程报告可以看出,学员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 PLC 组态、程序设 计、仿真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能够准确的完成实验任务,并具普遍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书写实验报告规范,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做较透彻和深入的分析,课程达到预期效果。
电机系统课程授课与实操 该模块请到了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专门从事控制科学和控制工程领域的专家来授课,授课内容主要有:基于西门子 PLC 的伺 服电机驱动系统设计及实操、基于西门子 PLC 的变频电机驱动系统设计及实操。该授课环节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授首先以电脑同步的方式讲解变频 电机的基本原理、伺服电机的基本原理、直流无刷电机的基本原理以及其系统组 成与基本使用方法,随后学员分组做实验,以撰写实验报告的形式体验讲授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技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极大的促进了学员对 理论知识的内化,同时,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学员撰写的实验报告可以看出分 组实验完成的很好,文档撰写也很规范,对问题的分析有深度很透彻,小组成员对团队都有一定的工作贡献,课程达到预期效果。
机器人系统课程授课与实操 该模块请到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系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制造研究的专家,授课内容主要有:智能仓储系统设计及工程应用;采用小组协作模式,利用 DCS 集散控制思想,结合西门子软硬件组网技术,构建“设备层、控制层、网络层”三层集散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该授课环节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授首先以电脑同步的方式讲解机器人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基于 Robotstudio 的机器人工作站搭建与自定义动作程序设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掌握了创建夹具并导入机器人模型创建系统,掌握了机器人常用指令、程序设计与调试,完成自定义动作。通过学员的实验报告可以看出,分组实验完成的很好,文档撰写也很规范,对问题的分析有深度很透彻,小组成员对团队都有一定的工作贡献,课程达到预期效果。
省外研修 该模块运用广东工业大学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的长期合作关系,带领学员深入学科先进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蒋朝晖、谢永芳等著名教授开展技术交流,进行持续的、全方位的、细致的学习、观察和实践反思,使其在专业领域的各个方面有所提升。该模块开阔了学员的教学境界、丰富了学员的学科视野、课程达到了预期效果。
网络研修 该模块运用广东工业大学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大量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 2 个,广东省精品课程 7 个)。授课课程包括:探秘自动化、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原理等网络精品课程。通过网络研修阶段总结可以看出,学员在前三模块授课与实操过程中,对智能制造与数字工厂相关建模与新技术控制的方法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与初步 掌握,学员具有很大积极性来主动学习网络课程,发掘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探究性的去解决,培养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提升了学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这对教师将网络智能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是极大的促进。
(3)与职业教育领域战略发展等的结合情况
项目响应国家智能制造2025战略,依托广东工业大学的国家智能制造 2025基地、电气与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用积聚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的工业 4.0 智能制造实验中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实验室等优势资源,为我省职业教育重点工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目标贡献力量;项目同时拥有一大批具有深厚工程背景的教师、行业专家的师资队伍,开展智能制造与数字工厂技能的师资培训工作,对国家在增强技术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部署上起到支撑作用,尤其对产业发展落后,边远贫困地区,职业师资可以通过该种途径获取先进前沿的、优质的师资及课程,充分体现教育发展的公平性和全局性。
(4)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广东工业大学国家职能制造 2025 基地实训设备采用佛山大众二期新能源汽 车生产线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具体工艺为主导设计思路,糅合智能制造理念,全面涵括智能生产制造系统、机器人技术、气动技术、PLC 及 HMI 技 术、网络技术及驱动技术,旨在提供专业的,符合现代新能源汽车制造厂真实生 产情况的综合性的智能制造技术展示和培训平台。
同时,项目立足于智能制造先进生产模式,采用虚拟生产设计到最终定制化产品的一体化生产技术,可用于研究现代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的实验平台。通过营造真实的学习情景,促进教师将运用到的真实技术与理论导入实际课堂中,促进了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课堂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