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血脉永赓续,强国使命勇担当—— 自动化学院赴湖南省沙洲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在校团委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学院精心组织的校重点社会实践团队——自动化学院“红色血脉永赓续,强国使命勇担当”实践队赴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探寻“半条被子”精神的时代意义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暑期“三下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青年党员与团员的使命担当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本领,用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一座村庄,用“倾听”厚植红色基因
1934年11月,3名女红军借宿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考察,首站就选在了汝城县沙洲村。如今,沙洲村远山如黛,河水潺潺,青瓦白墙的湘南屋舍鳞次栉比,俨然一幅美丽乡村的幸福画卷。
7月14日,学校党委副书记陈卓武前往湖南汝城沙洲村看望实践队师生,一起参观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并与师生开展沉浸式交流座谈会,同行的还有校团委书记王亚煦,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苏雷、党委副书记李香。在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一张张陈旧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陈列展品、一座座栩栩如生的英雄雕像,见证了长征路上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以及沿途百姓的恩情与托付。参观学习过程中,实践队成员担任讲解员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这段感人至深的历史在讲解中穿越时空与大家相见,故事里所展现的党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激励了实践队成员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的决心。
图|实践队师生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参观学习
图|实践队成员讲解“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
图|沙洲村全貌
交流会上,陈卓武副书记对实践队昂扬的青春斗志表示肯定,并给在场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提出了殷切希望:一是在实践中奉献自我。要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更加深入领会感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在为党奉献、为国家奉献、为人民奉献、为时代奉献的征程中绽放出最美的青春。二是在实践中锤炼自我。要走出学校与课堂,走入乡村和群众,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红色资源,广泛开展交流与学习,切实增进同广大群众的感情,真正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三是在实践中升华自我。要深入挖掘红色精神的时代意蕴和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要价值,让“红色印记”从一个“我”传递给无数个“他”,让“红色基因”流淌在每一个广工青年的血液之中。师生们认真聆听陈卓武副书记的寄语,纷纷表达要以红色的火种,点燃干事创业的激情,将“半条被子”传递出的党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带回南粤,播撒到每一位广工青年的心田。
图|陈卓武副书记为同学们讲授“党史学习教育课”
7月15日,在“半条被子”精神的鼓舞下,实践队主动要求前往“半条被子的温暖”陈列馆担任志愿者,以切实的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志愿服务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化身志愿讲解员,还积极对参观游客进行引导、维持陈列馆秩序,并帮助搬运物资、整理书籍,只要是目光所及、需要帮助之处,都有实践队成员的身影。“同学们又能干又热情,有你们帮忙真是太好了。”馆内工作人员对实践队赞不绝口。
图|实践队成员担任“半条被子的温暖”陈列馆志愿者
追寻一种精神,用“寻访”铸牢理想信念
7月15日至7月16日,实践队开展寻访之旅,从红色人物后代朱小红、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朱志成、助力乡村振兴的果农赖敏成的经历中探寻“半条被子”精神的时代意蕴,在社会的“大思政课”中汲取勇毅前行的力量。
“‘半条被子’精神就是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精神。”朱小红对实践队说道。 7月15日下午,实践队来到朱小红——“半条被子”故事英雄人物徐解秀老人的孙子家中。年幼时,朱小红常听奶奶徐解秀讲起红军长征途中那段鱼水情深的往事,“半条被子”精神也成了朱小红家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如今,朱小红的女儿在“半条被子的温暖”陈列馆担任讲解员,而自己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打算参军入伍,全家人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从半条被子,走向幸福日子,住在幸福乡村。”朱小红告诉实践队的同学们,都是因为党的关怀和照顾,沙洲村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家人的生活才越过越好,自己会牢记这份恩情,为沙洲更好的明天出力。
图|朱小红为实践队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
图|朱小红妻子带实践队看徐解秀老人与家人的老照片
图|实践队师生与朱小红一家合影
“传承‘半条被子’精神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为家乡做实事的行动。”在沙洲村瑶厨食府,老板朱志成看到实践队的同学们,亲切地向同学们分享起返乡创业的经历。朱志成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他找了一份在大城市的工作,但是到了大城市的朱志成却一直记挂着故土,这份记挂使得他放下大城市的生活,重回大山。回到家乡的朱志成先是从事电商行业,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沙洲村考察后,全国各地的访客接踵而至,“当时很多访客找不到地方用餐,我就开了瑶厨食府,为红色旅游出一份力。”如今,瑶厨食府生意火爆,沙洲村的发展越来越好。听完朱志成大哥毫无保留地分享,同学们眼中流露出钦佩的神情,对返乡创业也产生了新的认识,“志成哥和我们一样都是工科生,他为了家乡跨行创业,做实事做贡献,是我们的榜样。”实践队感慨道。
图|朱志成为实践队分享返乡创业的经历
图|实践队师生与朱志成合影
“‘半条被子’精神就是一种奉献精神。”沙洲农旅示范基地的果蔬种植户赖敏成向实践队说道。赖敏成从13岁开始务农,为了助力建设农旅示范基地,他毅然决然地种植起了奈李,至今已有320亩果园,是沙洲村最大的果园。但目前,整片果园都还是采取的人工浇灌、采摘。同学们纷纷感慨,自己作为自动化学院的学生,应当将专业技术与乡村实际相结合,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脚踏实地、服务所需、行而不辍,今后必定带着专业技术回到沙洲村,用人工智能的先进科技推动果园发展。而后,实践队成员顶着烈日,下到田间地头,进入果园里摘果、搬运、分拣,时值收成之季,实践队用实际行动奉献了劳动之力。
图|赖敏成为实践队讲述果园的创建历程
图|实践队成员帮助采摘奈李
图|实践队师生与赖敏成合影
融入一方百姓,用“调研”点亮初心之炬
经过几天的实践活动,实践队了解到,沙洲村原是一个偏僻荒远的小乡村,适龄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下当地的老人和儿童守着田地和老屋。年轻人不在身旁,导致老人们对先进科技缺乏认知,尤其是对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不熟悉,正是如此,这些群体也成为了诈骗的主要目标。
为助力沙洲村反诈防骗工作,进一步提高沙洲村民们的反诈防骗意识,身体力行弘扬“半条被子”的精神,7月17日,在汝城县沙洲派出所的指导下,实践队开展了反诈宣传及调研活动。实践队以最常在老年人群中出现的养老诈骗为主题,用生动鲜活的案例、简洁通俗的言语向沙洲村民讲解反诈知识。实践队还总结了一系列防范养老诈骗的关键词,并告诉村民们,听到“投资”、“保健”、“中奖”、“公检法”、“子女危急”、“银行卡”、“转账”等关键字眼务必要格外警惕。
图|实践队成员深入村民家中进行反诈宣传及调研
本次调研活动共发放100份宣传资料及100份调查问卷,经过数据整理、信息分析,实践队形成一份有关沙洲村遭受诈骗情况的调研报告。7月18日,在沙洲派出所会议室内,沙洲派出所民警围绕实践队提交的调研报告,与实践队同学们展开交流座谈。交流过程中,罗警官向实践队讲述了沙洲派出所贯彻“半条被子”精神、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经历和真实事迹。实践队则将自己调研时的所见所感、总结分析等进行分享。沙洲派出所表示,实践队的调研报告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青年学生能够继续把“半条被子”的精神带到学习生活中,挥洒汗水、深入群众,做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实践队无不对奉献青春、勇担责任的基层民警感到敬佩,纷纷表示要向这些服务群众、敢为人先,永远冲在第一线的“最可爱的人”致敬看齐。
图|实践队在沙洲派出所交流学习
追思一众英烈,用“瞻仰”激发奋进力量
7月18日下午,实践队从沙洲村一路北上至郴州市区,到达湘南起义纪念馆。1928年,由朱德、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领导的湘南起义在湖南省郴州市爆发,开国上将萧克评价:“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足见湘南起义的历史意义。
馆内,实践队的同学们满怀着对革命前辈的景仰之情,共同追忆革命历史,接受党史教育。“照片里毛主席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广东工业大学的第一任党委书记兼院长曾志同志。”实践队的指导老师祁琭动情地讲述着曾志同志的革命生涯和巾帼英雄事迹,“曾志同志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了一生,将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革命事业,树立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实践队的同学们纷纷感叹革命先烈的坚韧与伟大,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奉献中成就自我。
图|实践队在湘南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
图|实践队指导老师祁琭现场教学
随后,实践队党员在湘南起义的雕塑前,在革命先烈的注视下,面向庄严党旗重温入党誓词,以慷慨激昂的宣誓声,表达守初心、担使命的坚定决心。
图|实践队党员在湘南起义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
学院“红色血脉永赓续,强国使命勇担当”实践队将把“半条被子”的温暖继续传承,把红色精神带入科研学习,在新征程上握紧时代的“接力棒”,引领青年大学生焕发爱国情、强国志,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踔厉奋发,奋楫笃行。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